返回公告列表

吕小九:源乐晟最重要的秘诀就是保持谦卑

发布时间:2017-01-23 浏览次数:5459次

本文来自私募琅琊榜

人物介绍

       吕小九,南开大学管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1年证券从业经验,曾先后就职于中国人寿、中信证券及交银国际,具有丰富的宏观经济和金融行业研究积累,形成了系统的至上而下宏观策略研究体系以及独特的行业公司分析框架。现任源乐晟资产创始合伙人、研究总监。

       2016年是北京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收获之年。从年初的私募金牛奖,到年中的私募基金英华榜,再到年末的“2016东方财富风云榜”,都可以看到源乐晟的身影。

       据WIND统计的数据,源乐晟资产2008年成立至今的累计回报率为**%,年化回报率为**%。如此好的业绩,自然离不开强大的研究支撑,做为创始合伙人兼研究总监的吕小九显然是背后重要的力量。

“资本”萌芽

       吕小九,准80后(1979年生),河南焦作人。本科南开、硕士北大,读的都是会计学专业,很长时间内,他的工作目标都是去“四大”做个审计师。

       对证券行业真正感兴趣,是在读研期间。当时,热衷此道的室友坚持每期都买《财经》杂志,吕小九也坚持“蹭”读。资本市场里的纵横捭阖和风云际会,看起来非常遥远,又极具魅力。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份号称“中国最有影响力财经传媒”的杂志,的确对原来更想做个审计师的吕小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些对投资的描写,对投资经理的描写,都让人非常神往。”

       不巧的是,2003年研究生毕业时,恰逢中国证券市场行情最不好的时期,“当年基本没什么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来招聘。”所以吕小九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去了中国人寿。巧的是,彼时中国人寿正准备上市,他和其他几个新毕业生被分配到财务部,一个为上市项目提供基础支持的小组。这份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整理上市所需的一些财务数据和材料,并在公司上市后为投资者关系部门提供财务方面的信息支持。

       2003年12月18日,中国人寿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创造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随后的投资者调研自然是络绎不绝,吕小九也因此有机会和券商、基金的分析师或基金经理打交道。再也没有比这更直观地行业观察了,他之前对证券投资行业的兴趣又重新被唤醒。

分析师三年

       机会并非一直沉睡。

       2005年4月往后,在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利好催动下,证券行业重新焕发活力。券商和基金公司都开始陆续加大招聘力度,加上在中国人寿的扎实积累,以及同学的推荐,让吕小九有机会获得了中信证券研究部的工作机会。

       2006年到2008年,是吕小九的“中信时间”。时隔多年,每次回想起来,吕小九都一定会反复强调这段工作经历的重要性。“这是一段特殊的、难以复制的经历和快速积累。”他说。

为什么这样说?

       2006年到2008年期间,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一时风头无两,A股IPO上市的银行,中信基本都参与了。为了完成IPO的投价报告,作为中信证券研究部金融行业的分析师,他因此有机会能够和这些银行的很多高管或业务线负责人接触和交流。

       “很难想像,如果不是公司平台的原因,作为一个那么年轻的从业者,能够有机会和不管是工商银行这样的超级大行,还是南京银行这样的优秀城商行的行长级别的金融大佬进行深度交流,他们大都有至少三十年的从业经验。”这段经历让他大受裨益,无论视野还是认知,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真的是太幸运了。这段经历对我理解中国的金融行业以及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都是非常重要的,成为我日后工作的巨大财富。”每次提及这段经历,吕小九都对当时的部门领导和行业负责人给予的信任充满感恩之情。

而立创业

       2009年7月,在离开中信证券在交银国际短暂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吕小九选择了一条令很多身边人不解的道路:加入私募,一起创业。

       “有点理想主义吧,当时和晓洁经常畅想,希望十年二十年后,如果有人写中国的对冲基金风云录的话,源乐晟能够被特别提及。”多年以后,谈起初心,吕小九如是说。

       至于为什么是源乐晟而不是别的,其实也很自然。“我研究生和晓洁(曾晓洁,源乐晟创始合伙人、投决会主席)是北大同届毕业、同一年进入中国人寿,我们当经常在一起聚会,聊天打牌。

       2009年春,晓洁将自己成立了一年多的‘深圳乐晟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迁回北京,改名‘源乐晟’,也准备为发展增加力量。而当时我也正好在准备转型,因为卖方分析师要做很多服务型工作,我觉得自己性格上不太适合。差不多算一拍即合吧。

       而且晓洁当时在我们同龄人当中应该是投资做的非常好的,我觉得他水平很高,一起搭档能学到很多东西。当时他奔私一年多,在08年那种环境下所管理的产品实现正**%的正收益,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36.4%,很牛。”

       从此开启漫漫私募路。

理念磨砺

       创业意味着改变,意味着很多固有的东西要重新打碎再粘合起来。

       16年是吕小九作为创始合伙人加入源乐晟的第7个年头,经常被人拿来调侃的“7年之痒”并未发生,相反,他和曾晓洁在源乐晟这条投资之路上越发默契和稳健。

       吕小九总结的源乐晟投资理念四句话也被业内津津乐道:

       ·    相信价值:通过独立且深入的研究来寻找投资机会;

       ·    尊重市场:执行严格的纪律来控制风险;

       ·    寻找GARP(Growth At Reasonable Price):为成长支付合适有节制的价格,避免陷入“价值陷阱”或为成长“过度支付”;

       ·    理解盈亏同源:为可能的错误或者黑天鹅提供“冗余设计”。 

       在吕小九看来,每条理念背后都来自亲历的教训与经验积累,其中既有进入资本市场之前的生活插曲,也有运作源乐晟时的心得体会。“做投资的时间越长,对市场的敬畏感就越强。这个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有的东西你能看到,更多的东西你看不到,事实上我们总是处于某种盲人摸象的过程中,必须要随时保持谦卑。”他说。

       至今他常和朋友以及同事提起一桩大学期间的糗事。大概是读大三的时候,连续几日晨间,他在校园里遇到几例举止怪异的事情,他们看起来是在和什么人讲话,但周围有没有同伴。他非常诧异,猜测是不是校园里来了疯子。当他把事情当作奇闻讲给室友听时,却换来了淡淡的反问:“你不知道有蓝牙耳机这种东西吗?”

       这件事给吕小九的印象极其深刻,经常回忆并提起:你看到的,只是你有限认知里的世界,并非完整的世界,不可盲目定性,要有敬畏之心。

       源乐晟成长过程中也曾遭遇过这样的“尴尬”时期。

       自2008年起到2012年,源乐晟坚持的投资框架一直都是运行良好,并被市场印证是有效的。到了2013年,按照原有的框架作出的决策似乎开始失灵,对顺利了5年的这家年轻私募基金带来了挑战。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公司投研团队反复讨论反思,直到2013年下半年,才逐渐意识到,他们原来的框架中主要强调利率和增长率,无意中淡化了对“风险偏好”的分析,而这一因素在新一届政府提出“中国梦”的特定历史时期反而成为风险资产定价的最重要边际因素。

       失败乃成功之母。经过2013年的挫折、反思和框架完善,2014年,源乐晟管理规模超过30亿;2015年,管理规模超过60亿,股灾背景下有效控制回撤,新旧产品无一清盘,全年取得费后平均收益超过**%。 

谦卑&精进

       吕小九本人不懂星座,但自从“奔私”起,他就像极了一个天蝎座:天生隐秘的战士,一旦定下目标,绝不轻言放弃。

       这点在中国人寿、中信证券的工作经历得到了印证,也在源乐晟的7年多里进一步夯实并发扬。公司的规模与业绩自不必多提。单就爱好,吕小九喜欢阅读、电影,至今仍保持着每个月精读1-2本书的节奏,无法或无需精读的就读个概要,挑选个中章节略读。

       在一款名为“晒书房”的APP上,吕小九坚持打卡,总藏书迄今已突破1000本。

吕小九书单.jpg

(吕小九书单)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能成为他不断阅读精进自己的契机和动力。

       如2016年底,连续听了两场北大师兄、投资界大佬王国斌的演讲后,吕小九感慨良多:“王总的两次演讲的PPT题目都是两句诗,‘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自己第一眼看到的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断句,听王总讲完后又感到意境和要传到的含义都恰到好处。还有一位原来任职大公募投资总监的师兄,出口成诗,是投资圈的段子王。

       这些都让自己觉得和这些投资界的前辈差得好远,不仅是投资业绩,而是在各个方面。不过,每一次进步又都是在遇到这样的人和事情之后,不断使自己意识到瓶颈、鞭策自己去学习。”

       “如果非要问这些年源乐晟有什么秘诀的话,可能最重要的就是随时保持谦卑、不断学习。”他说。

让理念接受磨砺并不断成熟,

让理想进入实践并不断接近,

让自己保持谦卑并不断精进。

       一路成长壮大的源乐晟有自己的野心,同时又不忘行稳致远。